旅游文化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文化_旅游文化
山西旅游巧打文化牌
发表于:2012/2/24 [ 阅 407 次 ]
来源: 山西新闻网-发展导报 2月20日,我省召开 2012年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总结分析了全省2011年旅游工作的成绩,部署了2012年全省旅游工作的重点。省旅游局局长席小军在会上表示:2012年,全省旅游将在文化特点上下工夫,打造文化内涵深厚的山西旅游新格局。 2011年,旅游产业贡献率居全省第三产业首位 去年以来,山西旅游业按照“做大在文化、拓展在旅游的思路,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做活山西‘地上’这篇大文章”,入境游市场表现突出,国内游旅游市场持续走高,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并呈现出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趋势,产业贡献率居全省第三产业首位,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显著。 据了解,2011年我省旅游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1305.1亿元,创汇5.67亿美元。共接待入境游客155.23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 14974.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42.59亿元。 据省统计局测算,去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为 719.23亿元 , 占 全 省 GDP比 重 为6.48%,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8.53%。我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相当于全省出口贸易总值的10.44%。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愈发显现。2011年,全省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人员2万人,间接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为全省增加财政收入250.9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11.1%;为全省城乡居民增加收入344.1亿元,占全省城乡居民总收入的8.2%。 同时,我省要素市场短板也有了明显提升,“门票经济”现象得到改观。去年,门票收入占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总收入比重,由2010年的24%下降到14.7%,排名下降到了第4位。而餐饮收入为16.8%,同比增长3.4%;娱乐收入占7.3%,同比增长 1.7%;购物收入占13.8%,同比增长6.9%。此外,观光游览也不再一枝独秀,多样化的选择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游览方式。 我省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上不断突破。长治市对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上成功打破瓶颈。此外,文化与旅游融合不断加深:大型实景剧《印象五台山》《印象平遥》和《太行山》落户景区,填补了我省重点景区品牌演艺缺失的空白。去年,全省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举办了80多场次,景区景点的演艺活动有15项之多。 山西旅游今年要打文化牌 文化与旅游是手心手背,文化的内涵与底蕴,也就展示了旅游的品位和品牌。省旅游局局长席小军在会上表示:今年,全省旅游将在文化特点上下工夫,打造文化内涵深厚的山西旅游新格局。 “山西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在文化,山西旅游的内在吸引力也在文化。”席小军说,在国内旅游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南方省份是“文化焦虑”,所以“无中生有”打造旅游文化,而山西是“文化富足”,欠缺的是在深度挖掘中赋予旅游于生命,欠缺的是在旅游的全过程得以精美体现,欠缺的是高端创意和高位开发。 “目前,有很多热衷于旅游业的企业家开发山西景区景点,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虽投资数亿,却一片苍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去深入研究、提炼景区内在的文化含量,没有规划意识,而是想当然地、粗制滥造地去打造所谓的文化景观,结果不仅没有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甚至还破坏了非常可贵的原始资源,这种教训要深刻汲取。” 席小军表示:今年全省旅游除了要在文化特点上下工夫外,我省旅游系统还将立品牌、树特色、重创意、厚人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立品牌。全省各市将根据各自的主流文化特点,树立自身的文化旅游主题,形成打得出、叫得响、立得住的文化旅游品牌和口号。树特色。旅游纪念品、旅游节庆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有效形式之一,要做出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重创意。如何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发出融历史感、时代美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市场的需求。厚人文。要把人文关怀贯穿和充溢在旅游的各个景区景点、各项旅游设施、各个管理细节、各种旅游纪念品,以及每个导游、每个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中。” 此外,省旅游局还将提升以五台山为龙头,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 11个标杆景区的建设,挖掘文化,优质管理,给国内外旅游者提供舒心满意、品位深厚的旅游服务。 立足国内,拓展海外,加强周边,做好本省 “去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省政府牵头在国外进行了旅游推介,还举办了首届山西旅游博览会,又推出了‘晋善晋美’的宣传口号,扩大了山西旅游在外界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大进展。”省委常委、副省长高建民在出席会议时,充分肯定了全省旅游系统一年来的工作。在谈到今年的工作任务时,高建民要求,旅游业要成为全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先导产业,服务好全省发展大局。“全省旅游系统要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和文化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市场,不断抓好省外周边市场的培育;要加强行业自身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我省旅游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确保今年全省旅游工作圆满完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对于今年全省旅游工作的目标,省旅游局局长席小军指出,今年我省将立足国内,拓展海外,加强周边,做好本省。 席小军强调,“2012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83.28万人次,同比增长 18%;旅游外汇收入6.7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5%;接待国内旅游人数 1.78亿人次,同比增长19%;国内旅游收入 1582.31亿元,同比增长21.24%;旅游业总收入1624.53亿元,同比增长21%。” 不仅要文化,还要更时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可以使文化更富魅力,文化可以使旅游更有感召力。去年的旅游博览会签约总金额高达337亿元,而支撑起这一数字的就是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山西省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宠表示,只有用文化包装旅游、让旅游承载文化,才能使文化旅游业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过去几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7%。近两年,我省以“五大战略”为引领,以“五个一工程”为支撑,以组建省属五大文化企业集团为重点,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五台山国际文化旅游节、西口风情旅游节等一系列节庆会展活动靠“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李永宠说,我省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着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优势,实现由人文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同时他也认为,除了要打好文化牌外,山西旅游还应在“时尚”方面多下下工夫,山西旅游业要突出自己的“时尚元素”。 “山西旅游业在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现在旅游的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他们除了欣赏、体验文化的原真性,还有和现代生活接轨的欲望。”李永宠说,只有时尚才能实现文化的和谐过度,才能拥有更多人喜爱的品牌。 记者 毕树文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