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时政要闻 本刊特稿 综合信息 舆论监督 舆情转载 旅游文化 文苑漫步 警钟长鸣 企业之窗 读者来信 本网公告
现在时间:
综合信息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您现在的位置: 综合信息_综合信息
闻喜“活雷锋”(图)
发表于:2012/3/2 [ 阅 334 次 ]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2010年重阳节常长安出资敬老


口头村村干部给常长安授敬老匾


闻喜县综合治理分会给常长安送中堂联


常长安义务为小学校师生送饮用水


常长安在小学校门前马路上安交通警示牌


闻喜县石门乡口头村,有个叫常长安的村民。他不是村干部,也不是大老板,仅是朴朴实实的一介平民。没人号召,没人动员,但他凭着一腔爱心,为村民办了大量实事、好事——


闻喜县石门乡口头村,距县城40多公里,位于中条山深处,散居着52户人家。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笔者沿闻垣路驱车来到这个风光绮丽、世外桃源般的口头村,采访一位被当地人广为传颂、誉为闻喜“活雷锋”“大山好儿子”的普通村民、好人常长安。


年前,闻喜县综合治理分会、县作协、县诗联学会等单位领导,在乡、村干部的陪同下,为常长安家送春联、送中堂,表彰其为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所做的大量实事、好事。联语:“倾情敬老做实事名扬三晋;诚意种德树楷模爱洒八方”“招企引资兴梓里;购车修路富乡亲”。由闻喜县综合治理分会会长吉炳南编撰、书写的中堂诗为:“常想别人严律己,长征山路驾云飞。安民总放第一位,好事连连扬法威。”诗中在赞美常长安为村民办好事的同时,巧妙地嵌入了“常长安好”几个字。


笔者走村串户采访了当地村民。老人们夸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大好人;当地政府表彰他是 “致富能手”“劳动模范”“道德楷模”;小学生在作文里写常伯伯为村里、学校做的好事,就像那葡萄架上晶莹剔透的紫葡萄,一嘟噜,一串串。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聚焦闻喜“活雷锋”、好人常长安,从他的身上感受那种一辈子都在做好事的快乐。


致富不忘众乡亲


常长安今年57岁,魁梧的身材,黝黑的脸庞,显得精气神十足。一讲话满口河南口音,透着一股侠义豪爽之气。他告诉笔者,自己是个苦孩子,出生于河南济源一个叫良安的小村庄,11岁时随父母逃荒举家迁居到口头村。当年背井离乡的一家人,受到了邻里乡亲的无私帮助,这份情义让他终生难忘。


高中毕业后,常长安回到了家乡,他一心思谋着要把家乡建设好,以回报接纳自己的大山,回报关爱自己的乡亲。他担任村里的农电站管理员后,多次找上级有关领导商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上运城、侯马等地购买设备,历时半年,投资4万余元,将瘫痪多年的水利发电站重新投入使用。夜幕降临,盏盏明灯把山村照得如同白昼,磨面机、榨油机又隆隆转了起来,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拦坝蓄水,能浇田,能发电,也能养鱼种藕。有知识、有文化、头脑活泛的常长安,从书店购回“怎样养鱼”的书籍,承包了村里两个鱼塘,全家人起早摸黑、辛勤劳作、科学喂养。两年多时间,常长安率先致富,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富了起来的常长安没有忘记众乡亲。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他先后订了七八种科技报纸、杂志,四处收集农民致富信息,购置课桌、凳子,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农民技术培训班。除了自己给村民传授科技知识外,还经常外出聘请农科所的专家对村民进行养殖、种植、果树修剪等方面的培训。村民们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同鸟儿有了坚挺的翅膀。石门乡先后办起了肉牛屠宰场、食品加工厂、山鸡养殖基地……城里人纷纷进山购买山货,学习技术。运城市成人教育专门在石门乡召开现场会,推广常长安的经验和做法。


一个心眼办好事


石门距县城路途遥远,崎岖难行,村民们一年难得进一次城。山里的山楂、核桃、药材等山货因交通不便而滞销。常长安从信用社贷款5万余元购回一辆客车,又办好石门至县城线路有关手续,跑起了客运。运营期间,对村里老年人一律半价,残疾人、特别困难户不收钱。


距石门南面3.5公里处就是垣曲县胡家峪铜矿。石门至县城线路开通后,解决了石门乡村民进城难的问题,但石门至胡家峪的3.5公里的路没通。不管严冬酷暑,矿工们总是天不亮就得从胡家峪越沟趟水到石门赶车,有的矿工因常年涉水冻出了毛病。常长安就自己出钱找人,把这3.5公里路修通,自己的客车每天都能开进胡家峪,载矿工们上下班。


后来,常长安又经营起了大货车。他常常无偿把村民们的山货捎出去,又把外边的新鲜货给村民购回来。一年春头,从垣曲购回一批优种树苗,全部低价售给横榆、后交、口头村的村民。绿化了大地荒山,改善了生态环境,鼓起了当地人的腰包。


口头村村民王大爷激动地拉着笔者的手说,长安还在村里修3公里铺油路时,为所有修路的农民工发放工资。早些年常长安引巨资在口头村建过铁粉厂,厂址建在他自己承包的荒山上。村里的许多劳力被安排在厂里上班,办厂还带来了饭店、小商店、旅店等生意,村里的妇女、老人们也有了收入。一厂带活一村,富裕了村民,搞活了经济。村容、村貌随之大改观,村里的各种公益事业得到大发展。所有这些都让口头村人念长安的好呢!


关爱老人尽孝心


常长安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他母亲突发脑溢血,瘫痪在炕上整整两年,白天妻子熬汤煎药,换洗屎尿布,晚上长安睡在母亲身旁,尽心照料。母亲去世后3年,父亲不幸得了胃癌,夫妇俩拉上父亲上运城,去西安,做化疗,动手术。千方百计减轻老人的痛苦,延长父亲的寿命,虽无力回天,但长安尽了一个儿子应尽的孝心。父母早早去世,在长安心中留下深深的遗憾。与自己同村的大伯,无儿无女,长安把一份孝心又尽在大伯身上。92岁高龄的大伯瘫痪在床整整一年,长安夫妇像伺候亲生父母一样伺候大伯,日夜守候身旁,打针输液,喂汤喂药,直到寿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常长安不仅孝敬自己的老人,也时时惦记着村里的老人。经营客运时对年长者半费或全免。近年来,他又买了一辆小汽车,在自家门上贴了张 “老年免费接送车”标识,不管刮风下雨、数九寒天,老年人看病、串亲戚随叫随到。谁家有急事找长安,长安总是慷慨解囊、雪中送炭。


村民梁志敬前些年与家人闹矛盾,倔老头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多年在外流浪。常长安到外办事时,处处留心老人的踪迹。一次到运城发现一老头在街头捡垃圾,走到跟前一看正是梁志敬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常长安好说歹说,把老人劝上车,拉回家。到家后,梁志敬的老伴赌气不让其进家门。老头只好独自栖身村外一孔破窑洞里。长安得知后,给老人送去鸡蛋、方便面等食品,留下300元,让他买些礼品与家人疏通关系。后又多次上门做他家人的工作,消怨气,解疙瘩,终使一家人得以团聚。


2010年重阳节这天,长安给口头村8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准备了丰厚的礼物,拿出1万元为大家发放慰问金,送去电热毯、暖腰宝。老人们激动地说:“长安是个少有的大孝子。”村委会与村老年协会敲锣打鼓为长安送去一块上书 “关爱老人道德模范”的金匾。


2011年5月,常长安把村里一座闲置多年的房子装饰一新,作为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为此,常长安又拿出1万元,购置健身器材,征订报纸杂志,购买科技图书,为喜欢娱乐的老年人准备了麻将、扑克、象棋……老年人在这里谈天说地,打扑克下棋,其乐融融,心情舒畅。


今年春节来临前,为了让村民红红火火、欢欢喜喜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常长安自掏腰包,花200多元买回纸笔、砚墨,并从城里请来两位书法家,给村民义写了春联。


情系下一代


常长安不仅敬老,对下一代更是倾注了许多爱心。


2011年春季开学初,石门乡宜家希望小学的水管破裂,师生吃水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常长安得知后,当天下午从垣曲购回大水包,储水桶,开上自家的三轮车,为学校送水,直到水管接通。全校师生非常感激。


宜家希望小学距村油路只有30多米,出校门下坡且拐弯,孩子们放学时,很容易出交通事故。为了学生的安全,长安花了600多元做了两个不锈钢路牌“学校路口,车辆慢行”,提示司机注意,保护学生安全。


常长安,非党非团非干,也不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朴朴实实一介平民,没有人号召,没有人动员,没有人组织,全凭一己力量,开办技术培训班、重建水利发电站、打通封闭的山路、引资办厂、孝敬村里每一位老人、关爱下一代……情注大山,心系村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村里办了大量实事、好事。


在常长安家采访时,笔者看到墙上一张张市、县、村颁发的 “劳动模范”“致富能手”“道德楷模”的奖状,不由得赞叹道:“长安,你为村里办了这么多好事,堪称闻喜 ‘活雷锋’啊!”长安笑着摆了摆手:“哪里哪里,一个逃荒儿能有今天,全靠当地父老乡亲的收养,我只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了一些自己应做的事。靠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光景富了,怎么能忘记有恩于自己全家的乡亲?”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长安的内心世界。而常长安的一句口头禅:“我每做一件有益于村民的好事,心里就格外高兴、舒坦”,也正应了一句古语:“乐莫乐于好善。”


□贾发学 张乙丑/文 田水旺/图

责任编辑:
组织机构  |  联系方式  |  招聘英才
版权所有 © 2011-2025 沃土编辑部 准印证:(2010)L字第035号
晋ICP备2022012077号  晋公网备14100002000412
纠错QQ 845394373  监督电话:010-61057938
邮箱:wotuzz@163.com  技术支持:黑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