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 您现在的位置: 综合信息_综合信息
谁是春天菜价高涨背后的推手?(图)
发表于:2012/4/9 [ 阅 344 次 ]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漫画:牛力
天气差病害多技术支撑不够 近期气温逐渐回暖,但经常买菜的市民并没有感受到这种暖意。记者调查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春节过后,全国蔬菜价格出现一轮较明显的上涨走势,近期虽有回落但仍处高位。究竟是什么拖住了菜价回调的步伐? 菜价逆势高位运行 正在北京西城区某农贸市场采购的王女士对记者说,今年春节后蔬菜价格一直很贵,你看看尖椒价格6元一斤,西红柿价格4元一斤,就连年前比较便宜的大白菜也曾卖到过1块5一斤。 在太原市双塔西街一家大型超市里,正在购买油菜的市民罗女士看了一眼价格说:“2块8一斤,怎么还这么贵,去年这个时候没这么高。”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1月26日以来全国蔬菜价格开始下降,但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又出现明显上涨。与2月25日相比,3月20日监测的21种蔬菜全国平均价格上涨7.6%;分品种来看,超七成监测蔬菜价格上涨,其中大白菜、芹菜、西红柿、白萝卜、土豆、圆白菜、大葱等超三成监测品种价格已达到或高于春节期间较高的价格水平。另外,目前大部分监测蔬菜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大白菜、菠菜、油菜、生菜、西红柿、白萝卜、黄瓜等超六成监测蔬菜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同比涨幅多在30%—50%之间。 业内人士介绍,按照历年正常走势,春节过后,随着气候转暖,蔬菜价格下降。但今年菜价却出现不降反涨,近期价格虽有回落,但整体仍处高位。 低温病害使供应减少 记者在北京、山西、湖南等地了解到,此轮菜价逆势“高走”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低温多雨,既不利蔬菜生产也不利蔬菜运输,二是病害严重使蔬菜供应量明显减少。 在长沙,今年以来当地阴雨天气已经持续长达三个月时间,蔬菜生产受损严重。阴雨天气易滋生病菌,软腐病发病率极高,叶类菜发烂发霉情况严重。长沙市长沙县黄兴镇蔬菜协会会长章继业说:“远远望去,蔬菜生长与正常情况下没什么区别,但走到菜地细看,基本上大部分叶子都有腐烂的现象。另外,阴雨天气不便蔬菜采摘,部分地区叶类菜已烂在田里。” 低温寡照天气不仅减少了当前蔬菜供应量,而且可能会推迟新菜上市时间。山西太原市小店区小店街办孙家寨村蔬菜种植户孙二子说:“每年春分一过,西芹、油菜等露地蔬菜就开始种植,但今年由于气温低,全村露地蔬菜都推迟十天左右时间种植。到时候露地蔬菜的上市时间预计将从往年的五月底推迟到六月初。”“低温久雨天气致使几乎所有蔬菜品种上市时间推迟半个月左右。另外,越冬大苗死亡严重,当地已损失菜苗有五六百万株,目前只得抢种其他叶类菜,如果重新补种,上市期将推迟一个月左右。”章继业说。 加强技术支撑保供应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针对今年菜价逆势“走高”问题,一方面要采取应急措施,努力增加市场供应量,减轻城市低收入群体压力,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强技术支撑,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理性发展。 专家认为,应对蔬菜价格高位运行状况,当前应首先是加强技术服务力度。结合农业科技下乡,重点帮助农民解决蔬菜病害问题,指导农民合理用药,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增加市场供给量,缩短菜价高位运行时间。其次进一步降低蔬菜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税费负担,以降低蔬菜批零环节成本。 从长远来看,要确保蔬菜产业健康理性发展,保持蔬菜长期稳定优质供给,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蔬菜产业首席专家王淑芬表示,即使在山东这样设施蔬菜发展较好的地区,具有良好种植技术和防治病虫害技术的种植户比例也只达到30%。因此,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对蔬菜产业的支撑力度,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予以指导。 据新华社电 ■述评 为什么走了“蒜你狠”来了“向钱葱”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农产品价格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0块钱两根”的“向钱葱”尚未淡出视野,调侃“40元一斤樱桃”的“樱谋诡计”又成为新的网络热词。 联想起之前的“蒜你狠”“姜你军”,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无序状态饱受诟病。加快建立稳定农产品价格的长效机制,是避免更多“向钱葱”改名换姓“重出江湖”的唯一途径。 菜价高位震荡大葱涨势“凶猛” 一季度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在春节期间达到峰值,其中蔬菜价格呈现高位震荡走势,大葱涨势尤为“凶猛”。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介绍,往年春节后是消费小淡季,蔬菜价格应该回落,但今年春节后呈上涨态势,原因有两点:一是节日消费,二是雨雪较多,影响蔬菜产量。 “大葱价格涨幅尤其大,主要是受去年大葱价格较低导致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等因素影响。”戴中久说。 商务部的监测显示,一季度全国大葱批发价格最高涨至3月19日的4.99元/公斤,同比涨幅高达1倍以上。 “去年的生姜、土豆,今年的大葱,都属于‘大路菜’。这类蔬菜既容易生长,又都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如果产销对接不及时,价格很容易坐‘过山车’。”戴中久指出。 随着天气回暖上市蔬菜增加,目前全国蔬菜价格已连续多周回落,大葱批发价格也已有所下降。 4月4日北京新发地市场大葱平均批发价格已降至4.2元/公斤,环比前一日下降12.5%。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往年规律,6月份以后,山东等地的新葱陆续开始上市,大葱价格将恢复常态。 流通梗阻助推零售价翻倍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最近批发环节的蔬菜价格,包括葱价已有所回落,但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菜价却仍处高位。究其原因,长期存在的流通环节过多、“最后一公里”现象等因素,推高了零售环节农产品价格。 在北京崇文门国瑞城乐天玛特超市,记者看到4月4日大葱的零售价格为5.99元/斤。从京郊的新发地市场到这家超市的直线距离不过10多公里,但价格却上涨了许多,其他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也比批发环节贵1倍左右,可见流通环节加价幅度之大。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经过多级批发、多级零售,每一个环节均至少加价5%至10%,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零售价格中。而且,近年来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现象不仅没有缓解,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北京新发地市场信息部经理刘通告诉记者,农产品从批发市场到城市超市、菜市场等零售终端,这一过程价格可上涨近1倍。近几年,批发市场摊位租金和普通生活用房价格节节攀升,加上人工费用、油价等成本也不断上涨,这些都推高了农产品价格。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产品分析师邵娜表示,随着天气转暖,蔬菜、水产品供应量稳步增加,粮、油、肉、蛋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预计二季度食用农产品价格将呈现季节性下降走势。但长期来看,在成本因素推动下,食用农产品价格仍会呈上涨趋势。 搭建全国信息平台减少流通环节 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农产品价格出现波浪式起伏本属正常,但农产品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价格大起大落,劳民伤财。从长期来看,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加大对公益性批发市场和菜市场的扶持力度,减少流通环节,多措并举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避免蔬菜价格坐‘过山车’要从源头做起,农业种植部门要及时向农民发布供求信息,特别是去年价格暴涨过的品种,不要盲目种植。”戴中久说。 农民也应谨慎选择种植作物的种类,要避免盲目跟风种植,由于供需关系引起的种子价格上涨应该警惕。 目前,农业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都有供求信息发布网站,但作用有限。因为我国农业仍然是千家万户小生产,官方的信息发布渠道还没有普及到各个种植点。而且农民对信息也缺乏认知和判断能力,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兴建。我国政府也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提高流通效率。 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正大力推动“农超对接”,希望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但“农超对接”需建立在一定规模和流通量的基础上,否则很难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农超对接”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中的比重。 据新华社电 ■相关 全国蔬菜价格整体回落但大白菜价格仍涨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4月7日,猪肉、鸡蛋价格下降;蔬菜价格以降为主;食用油价格以涨为主;牛羊肉、水产品、水果价格微幅波动;成品粮、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分别下降0.4%、0.2%;牛腩肉、去骨鲜羊肉价格均下降0.1%,带骨鲜羊肉价格上涨0.1%,牛腱肉价格持平;普通鲜鸡蛋价格下降0.2%,白条鸡价格持平;监测的21种蔬菜中,12种价格下降,5种价格上涨,4种价格持平。 监测数据显示,随着近期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回升,全国蔬菜价格整体呈降势,其中叶类菜价格降势尤为明显,但大白菜价格自2月下旬以来一路上涨。与2月20日相比,4月7日,大白菜全国日均价上涨44.0%。分地区来看,河南、陕西、河北、湖北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为169.8%、104.1%、96.2%、84.5%。截至4月7日,大白菜全国日均价同比涨幅为54.8%。 据新华社电 四五月份民生用品将迎“涨潮” 最近,奶粉、快餐、洗发水等民生用品相继调涨。记者7日从奶粉企业雀巢公司等企业方面获悉,最近他们将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其中,奶粉行业的雀巢和美赞臣近期陆续发布调涨消息,平均涨幅为10%。同时,日化产品也加入涨价行列。业内预计四五月民生用品将迎来新一轮“涨潮”。 近期民生食品“涨涨不休”。记者从批发、零售等渠道获悉,包括圣元、雀巢、美赞臣等最近已完成提价,上调幅度在5%至13%之间。这是今年来首轮较大规模的奶粉集中调涨。 记者从雀巢中国公司方面证实,该公司确实计划在4月份进行提价,提价幅度在5%左右。而价格上涨原因是“原材料的上涨及人工、物流成本的增加”。美赞臣中国公司则表示,对提价消息不予置评。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表示,从2006年至今,洋奶粉年平均涨幅已达15.5%,“每年洋奶粉至少会有一次提价,特别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一段时间内很多外资品牌涨价幅度高达20%。” 记者从市场获悉,日化产品也加入涨价行列。从本月1日起,宝洁旗下的海飞丝、沙宣价格将上调10%—20%。业内分析,日化行业巨头宝洁率先提价,接下来或引发其他品牌跟进。 民生用品频频调涨,消费者们显得十分无奈。记者7日在部分卖场看到,不少妈妈早已着手抢购婴幼儿奶粉。据广州一名消费者称,三月份他家一下囤了18罐某品牌奶粉。有些妈妈则分享各处尚未调涨卖家消息,相约一起去“入货”。 据《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东莞出现多例重症手足口病例
|
下一篇食用油、奶粉、洗发水相继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