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时政要闻 本刊特稿 综合信息 舆论监督 舆情转载 旅游文化 文苑漫步 警钟长鸣 企业之窗 读者来信 本网公告
现在时间:
综合信息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您现在的位置: 综合信息_综合信息
神九飞天 咱山西人担纲(图)
发表于:2012/6/16 [ 阅 336 次 ]
 

景海鹏(山西运城)


刘旺(山西平遥)


刘洋(河南林州)


6月15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景海鹏(中)、刘旺(右)和刘洋与记者见面。新华社发


 

今日18时37分发射 山西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执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定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为山西省运城市人,刘旺是山西省平遥县人。


神九天宫将实现手控交会对接


武平说,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一次自动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全面验证天宫一号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往返运输与补给;进一步考核飞船、火箭和目标飞行器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工程各系统间的协调性。


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与神舟八号飞船及遥八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适应载人需要,并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神舟九号飞船为满足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需要,将首次启用配置的手控交会对接设备。


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点火发射后,飞行约585秒,船箭分离,飞船进入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30千米的初始轨道,按照预定程序,飞船将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自动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


组合体飞行中期,将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先,两飞行器分离,随后,由航天员自主控制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再次形成组合体。完成预定任务后,两飞行器再次分离,飞船返回着陆场,目标飞行器转至长期运行轨道。


组合体飞行期间,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科学实验、技术试验、锻炼和休息。


将在“天宫”中开展航天医学实验


武平说,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将利用装载在天宫一号上的相关实验设备,重点开展一些航天医学实验研究。


武平说,神九任务将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航天医学实验研究:一是进行航天员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二是开展失重生理效应机理与防护研究;三是开展环境医学与航天员空间作业能力相关技术研究。


武平说,通过这些实验,积累失重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探索航天医学问题发生机理,验证失重生理效应相关防护技术,可以为后续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飞行的健康保障奠定基础。


三大措施保护航天员健康


武平说,神舟九号任务飞行长达13天,为了保障航天员健康,对抗失重环境对航天员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采取了新的医学监测和保障措施,确保对航天员健康状况的及时监测和对空间运动病等的有效预防。


二是采取了失重防护的相关措施。失重环境对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均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对抗这种影响,维护航天员健康,在飞行中,新增了自行车功量计、企鹅服、套带等对抗防护和锻炼措施,以此来维持航天员心血管和肌肉功能,确保航天员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状态。


三是采取了对女航天员的针对性措施。针对女航天员的生理特点,在医学检查、锻炼防护等方法上采取了有别于男航天员的措施,并在飞行程序设计、生活照料安排等方面充分考虑女性需求,以保障女航天员的健康。


■特写


三名神九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


坦言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任务


闪光灯将玻璃墙照射得通透明亮,媒体的长枪短炮瞄准三名即将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位于中国西北戈壁大漠的东风航天城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内,将于周六下午搭乘神舟九号飞船上天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首度公开亮相并接受采访。他们表示,乘组将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这次飞行任务。


6月9日来到这里后,他们始终处于“三级隔离”状态。


身穿深蓝色工作服,在厚厚的玻璃墙内,三位航天员笔挺端坐。身后是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他们的工作服上也印有国旗。这是三位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每介绍一名航天员,他们起立行军礼致意。景海鹏显得很放松,刘洋的脸上始终微笑,刘旺则有点严肃。


33岁的河南人刘洋将是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能够成为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我是幸运的。”她说。记者席中响起了掌声。


刘洋说,虽然男女有别,但挑战对每名航天员都是一样的,太空不会因女性的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刘洋用2年多时间完成了3至5年的太空飞行训练计划。


她认为女性的特点为她战胜困难增添了信心。“当飞行员时我在天空飞行,成为航天员我将在太空飞行,是更高、更远的飞行,是我一直坚持的梦想。”刘洋说。


按“新老搭配、男女联合”的飞行乘组搭配模式,45岁的山西人景海鹏是神九任务的指令长,43岁的山西人刘旺负责手动交会对接操作,刘洋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实验管理。“此刻我最大的感受是‘责任’两个字。”首次入选乘组的刘旺说,他借用“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古语说,他将在这次飞行中一试锋芒,争取成为一把名副其实的宝剑。


将在太空验证“百米穿针”的刘旺经历了14年的航天员训练,在训练模拟器上已进行了1500多次的手动交会对接操作训练。他将负责操纵神舟九号飞船与在天宫一号进行中国首次手动交会对接。“我坚信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是一流的,中国航天员是一流的,我有充分信心完成好手控对接任务。”


景海鹏已是第三次走进“问天阁”出征大厅,神六任务作为备选,神七实现飞天,现又将重返太空,成为中国首位两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景海鹏说,能够代表祖国出征太空并访问天宫,是航天员一生的梦想。今天的心情像前两次走进这间出征大厅一样激动,同时更感到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信任。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员多次执行飞天任务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景海鹏说,手控交会对接对航天员的空间位置判断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心理素质是极大考验。同时,十几天在轨工作生活对身体素质也带来挑战。“经过训练和磨合,我们3人已非常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彼此间都能心领神会。”景海鹏表示,下一次见面,他会向记者讲述更多关于3个人配合协作的故事。


景海鹏说:“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十几万航天大军的共同努力,有航天员艰苦细致的准备,我们对圆满完成任务充满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他最后与媒体记者约定,凯旋以后在北京相见。“问天阁”的名字源于屈原的“天问”。从2003年起,中国每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都从这里出征。


■链接


中国第二代航天员踏上飞天路


随着女航天员刘洋15日出现在神九航天员乘组名单上,中国第二代航天员正式踏上飞天路。


在执行神九任务的三人中,景海鹏、刘旺从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选拔而出,刘洋则来自两年前组建的第二批航天员队伍。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说,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于2009年5月全面展开,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的严格评审,包括刘洋在内的2名女性航天员和5名男性航天员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航天员队伍的新成员。


作为中国第一位访问太空的航天员,如今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的杨利伟参与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面试工作。


杨利伟说,有第一批航天员作为“先行者”,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更成熟,身高体重等指标有了新的变化,知识结构也更加完善。最终入选的7名航天员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5名男航天员均是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2名女航天员为现役运输机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近1300小时。


■相关


偏航180度成倒飞姿态天宫一号静候神九


北京时间15日13时58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偏航180度,建立倒飞姿态,为交会对接做好准备,静候神舟九号到来。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入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两次自动交会对接后,于2011年11月20日,转入长期运行管理阶段。在此期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平台设备始终保持正常稳定运行,飞行器姿态稳定、能量平衡,各项在轨科学试验正常开展,达到预期效果。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实施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从5月27日开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先后对天宫一号实施了多次轨道控制,使其成功进入高度为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近圆轨道。6月8日,完成了载人环境的建立;6月12日,完成了对接前最后一次平台设备巡检。


截至15日,天宫一号已在轨运行259天。根据各项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天宫一号飞行正常、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各项试验进展顺利,具备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条件。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力备战“零窗口”发射


“神舟九号‘零窗口’发射,对交会对接任务最有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陆晋荣说,发射场正在全力备战“零窗口”发射,目前准备情况良好。“零窗口”发射,是指在一定长度的发射窗口时间内,紧贴窗口上沿即最优时间实施发射。比如,假定发射窗口为5时至5时30分,“零窗口”就是指5时整。在这个时刻发射,能把飞行器送到最佳位置,而且能在变轨过程中节省燃料。“‘零窗口’必须精确到秒。”陆晋荣说。“气象条件、地面设施设备情况以及人员的组织操作情况,都将成为制约‘零窗口’发射的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发射时间。”陆晋荣说,从目前全系统演练的情况看,各系统组织指挥顺畅,技术状态正确,参试设备工作正常,准备工作顺利。


15日17时30分,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目前,发射场区及全区各系统已准备就绪,航天员飞行乘组心理稳定、状态良好,正在进行出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
组织机构  |  联系方式  |  招聘英才
版权所有 © 2011-2025 沃土编辑部 准印证:(2010)L字第035号
晋ICP备2022012077号  晋公网备14100002000412
纠错QQ 845394373  监督电话:010-61057938
邮箱:wotuzz@163.com  技术支持:黑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