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时政要闻 本刊特稿 综合信息 舆论监督 舆情转载 旅游文化 文苑漫步 警钟长鸣 企业之窗 读者来信 本网公告
现在时间:
综合信息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您现在的位置: 综合信息_综合信息
教育部:异地高考需三个条件(图)
发表于:2012/9/7 [ 阅 397 次 ]
 

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社发


家长:工作稳定有房上保险 学生:有当地的学籍 城市:发展需要这个群体


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政策,教育部正在与有关省市研究落实具体方案和举措。教育部对学生准入条件提出三点,据此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积极解决教育难点。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他说,“教育部正在与有关省市研究落实具体方案和举措。”


【高考户籍制度】


各地在今年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


高考户籍制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袁贵仁详细解释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当地”升学制度。


袁贵仁介绍,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9.4%在公办学校就读,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03年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现在,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了,这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袁贵仁说。


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的升学问题,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2012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对于刚刚颁布的意见,袁贵仁解释,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要有条件准入。袁贵仁说,文件主要精神有三点:


一要积极解决。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


二要符合条件。第一,父母在当地就业,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是当地的常住人口;第二,孩子有当地的学籍,学生有可能在当地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什么样的学生与本地生享同样待遇;第三,根据城市条件,即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不是说城市越大越好,要根据它的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三要因地制宜。各地根据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办法,提出具体的条件。


袁贵仁要求,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落实文件,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避免引起教育工作的混乱。


■马上行动


教育部邀9省市研讨


尽快明确“异地高考”时间表和路线图


教育部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云南9个省(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研讨“异地高考”政策。据了解,福建、山东、湖北等已公布初步方案。


会议强调,要尽快明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好实施方案。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为方案制订提供可靠依据。二要按“三个根据”要求,即: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根据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进一步细化准入条件,确定操作办法。


会议要求,各地有关部门根据摸底情况,做好计划编制、报名组织、考试实施、招生录取等相关工作;流入地和流出地要积极配合,保障考生回流出地顺利参加升学考试。


■数说


●2012年预计我国教育总经费投入将达2.2万亿,比去年增加约6000亿。新增6000亿的使用,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在促进公平方面,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同时,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斜;在提高质量方面,重点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一共有出国留学人员224万,来华留学220万人。


我国对外国知名大学来华办学表示欢迎。目前,教育部已经批准设立了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


除了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也实行“走出去”办学。到2011年,中国已经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8个孔子学院,有500个孔子课堂,不少国家已经把汉语纳入到国民教育。


到2020年,计划外国来华留学生将达50万人。


●今年是内地大学首次对香港学生实行免试招收政策。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在申报希望接收香港学生的学校中间,教育部首次确定63所高校具有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资格。据介绍,这次共有4247名香港学生报名,根据学生申请和学校面试,最终录取971人。


【“奥数热”】


取消以奥数或者别的竞赛作为入学条件


针对社会热议的奥数培训与小升初利益链挂钩问题,袁贵仁表示,“奥数热”涉及中小学择校问题,根本原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近年来,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县域内教师校长合理流动、将优质高中生资源分布到区域内,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办法,在一些地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有些地方没有根本好转。


袁贵仁说,近日,国务院对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一是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使每一所学校都能达到国家办学标准,成为合格学校。


二是均衡配置校舍、图书、仪器等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区域内公办学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


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学区化管理,鼓励集团化办学。


四是办好一批优质民办学校,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五是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好免费就近入学政策,严格禁止以奥数成绩等特长和收取费用等办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与入学的依据。从根本上取消以奥数或者别的竞赛作为入学条件。


【高考录取】


每年要增加指标投到中西部生源大省


目前我国有一些省市在高考录取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袁贵仁在新闻发布会上作解释。


袁贵仁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和高校布局影响,各地高校录取率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几年来我们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也重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举措。”


袁贵仁介绍,一是为高等教育欠发达的省份新增招生指标。每年要增加一些指标投到中西部的生源大省,提高学生入学机会。


二是实施协作计划。把招生指标给发达省,由办学资源较丰富的省份带动教育欠发达的省份。据悉,今年已经有来自河南、贵州等八省的17万名学生到办学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上学。


三是开展专项招生。今年采取新举措,安排1万名招生指标,给连片特困地区680个贫困县,使当地一批本科录取率提高了10个点。


袁贵仁表示,有关部门将通过合理编制招生计划,扩大有关项目实施规模,特别是增加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多措并举进一步促进全国所有考生入学机会的公平。


【资助困难学生】


我国已初步建立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


记者6日从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介绍:


义务教育阶段有“两免一补”政策。纲要颁布后,连续两年上调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天提高了2元。年均补助标准,小学生从500元/年提高到1000元/年,初中生从750元/年提高到1250元/年。家庭经济困难的住宿中小学生每天可以得到4到5元的生活资助。同时,还实行了营养餐工程,对680个贫困县的2600万学生实行每人每天3元的营养补助。如果学生寄宿又享受了营养补助,每天就是7到8元。


高中阶段,首先是中等职业教育,全国中职学生实行了平均每人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同时对城市、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免除学费。今年还准备将所有农村学生上中职全部纳入免费范围。普通高中按照20%的比例,每人每年按照1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惠及480万学生。


高等教育阶段提高了资助标准,每人每年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对大学生不仅实行生活补助,今年开学时还对从家到学校的路费进行补助。学校再根据学生家庭情况,给予生活补助,学习好的将来还会给予奖励。学生还可以在家乡或者学校办理助学贷款,以保证完成四年学业。


袁贵仁介绍,研究生资助也已经提高标准,最近还准备出台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文件,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将会比现在力度更大。


据悉,2011年,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达到980亿元,惠及了7800万学生。教育部已开通热线电话,随时听取学生资助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
组织机构  |  联系方式  |  招聘英才
版权所有 © 2011-2025 沃土编辑部 准印证:(2010)L字第035号
晋ICP备2022012077号  晋公网备14100002000412
纠错QQ 845394373  监督电话:010-61057938
邮箱:wotuzz@163.com  技术支持:黑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