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时政要闻 本刊特稿 综合信息 舆论监督 舆情转载 旅游文化 文苑漫步 警钟长鸣 企业之窗 读者来信 本网公告
现在时间:
时政要闻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您现在的位置: 时政要闻_时政要闻
2012年十大教育新闻
发表于:2013/1/6 [ 阅 528 次 ]

回首走过的2012年,我国教育界很多重大事件仍历历在目:党的十八大将教育列为民生之首、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教育投入、高校校长公开选拔、异地高考破冰、“两基”目标全面实现……


日前,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参与评选的“2012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揭晓。这其中的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我们从中看到我国教育事业正在一步步走向以人为本、更加公平、充满光明的未来。


1 教育部首次公选直属高校校长


3月20日,教育部公布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的直属高校校长和总会计师名单。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和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高校总会计师名单公示。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专家点评


洪成文(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公开选拔机制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择选的范围扩大了,二是遴选的公开性。扩大范围也好,公开选拔也罢,目的都是希望达到“唯才是举”的目的。抓好了校长遴选工作,无疑可以促进我国部属高校的管理改进和学术进步。公开选拔的关键,是程序以及程序能否公开。


2 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


3月22日至23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举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正式启动,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决策。


专家点评史静寰 (清华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又一重要的高校发展计划。“2011计划”的提出,在高校知识生产、社会发展、行业需求以及与科研单位力量的协调合作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3 校车条例、营养餐护佑学生进入“安全通道”


4月5日,国务院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社会广泛关注的校车安全问题被纳入法制轨道。5月23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文件,强化营养餐规范管理。这是继国家启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综合治理校车事故以来针对教育民生问题出台的重大举措。


专家点评


袁桂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填补了我国历史上在校车立法方面的空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下一步,我国要在完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同时,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校车法律体系。在抓安全的同时,要尽快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城市因私家车送孩子上学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加快完善校车运行系统,加强对现有校车的监管。


4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身救学生感动全社会


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十九中学年轻女教师张丽莉在汽车失控的瞬间,推开身边的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身受重创,双腿高位截肢。“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师德感动国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新时代的楷模。张丽莉被教育部评选为2012年度教书育人楷模。


专家点评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师素质从结构上可以概括为:师德、知识、能力三方面,其中,师德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而师爱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视同仁的爱。佳木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身上体现的,就是把这种生献给学生,把死留给自己的师爱。


5 国务院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8月2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之后,教育部联合多部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六项意见,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瓶颈问题。


专家点评


杨春茂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2012年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政策出台最多的一年,这些顶层设计政策措施,将会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6 国务院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


8月26日,国务院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国教育督导工作。10月1日,《教育督导条例》公布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实行督学制度。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督导走上法制化轨道,必将推动教育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专家点评


何秀超 教育部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督学的工作在新的《教育督导条例》出台后,出现一定变化。“发现问题必须上报”成为一项法定程序。之前,只是这个渠道存在,并没有硬性规定。并且,督学们发现问题必须同时向上级行政部门汇报,避免了平级政府可能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群众可以向片区督学反映问题,也可以直接向当地教育督导机构反映问题。


7 异地高考呼之欲出考生有望就地高考


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在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进一步推动异地高考的实现。由此,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异地高考改革有了明确的时间表。目前,各地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台。


专家点评


郑若玲(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社会各界不仅清醒意识到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重要性,而且正在设法解决它,这是好事却非易事。异地高考这一根源于社会发展不均衡、关涉各方面改革与利益重新分配的重大问题,不仅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来逐步解决,而且也无法达到绝对的公平。但是,打破地域界限、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必须。


8 “两基”目标全面实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月7日,全国“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部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8%。我国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后,国务院下发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3个意见,义务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专家点评


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这真是个奇迹!“两基”实现,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单位全部通过“普九”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验收。当然,“两基”达标还有提高质量、促进均衡等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要完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只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真正解决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才能使教育真正达到人民满意的程度。


9 中职免学费覆盖所有农村学生


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月22日,中央财政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这标志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覆盖了全部教育阶段。


专家点评


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这条新闻所反映的内容很有价值。中职免费说明我们不是一般的重视教育投入,而是试图通过对投入的调整来调整教育结构。我国教育结构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很大的不合理,高等教育数量过大,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相对较少,导致了结构性失业和结构性用工短缺。不管教育投入多么丰厚,都必须重视教育投入的效率。


1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专家点评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从这些年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理念上的转变,那就是从抽象的、政治化的教育转向具体、生活化的教育。教育要坚定把握好大的方向,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教育的科学性,使教育更加人性化、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


责任编辑:
组织机构  |  联系方式  |  招聘英才
版权所有 © 2011-2025 沃土编辑部 准印证:(2010)L字第035号
晋ICP备2022012077号  晋公网备14100002000412
纠错QQ 845394373  监督电话:010-61057938
邮箱:wotuzz@163.com  技术支持:黑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