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时政要闻 本刊特稿 综合信息 舆论监督 舆情转载 旅游文化 文苑漫步 警钟长鸣 企业之窗 读者来信 本网公告
现在时间:
警钟长鸣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您现在的位置: 警钟长鸣_警钟长鸣
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提请逮捕嫌犯林某
发表于:2013/4/20 [ 阅 532 次 ]
 

复旦投毒案最新进展


据新华社电 4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


据警方消息,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报案:复旦大学枫林校区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自4月1日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有中毒迹象,正在医院抢救。


上海警方接报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某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经警方初步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洋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4月1日上午,黄洋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于4月16日去世。


■评论


“室友”两个字,为何这般沉重?


19日下午,上海警方初步查明:复旦投毒案嫌犯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洋不和,心存不满而痛下“毒”手。


又是“生活琐事”!近日发生在南京南航金城学院的血案也仅仅是因为室友沉迷游戏,未及时开门,继而拔刀相向。


“因为生活琐事就要投毒、动刀子?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林某作案动机的消息公布后引发网民讨论。


同窗之情,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最珍惜的友谊之一。五湖四海的学子,相聚同一校园,住进同一屋檐,变成“室友”,但为何在美好的字眼之下,会藏着如此多的矛盾和仇恨?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曾调查发现,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中超过三成与寝室关系、班级同学关系有关。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黄洪基表示,常听到学生说有难解的“心结”,很多其实都是日常琐事。“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爱,生活技能不足,又缺乏与人共处的理念,进入学校后,面临激烈竞争,解决冲突、调整情绪的能力差,造成了许多宿舍里本不该有的矛盾。”


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孙时进则认为,比起看得见、说得出的矛盾,家庭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压力可能更需警惕,前些年的马加爵案就为我们敲了警钟。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些出自寒门的学生为了与室友搞好关系,不得不硬着头皮与室友一起参加活动;更多的因为水电费分摊等在室友看来的“小事”产生矛盾。“感觉有一堵无形的墙,阻挡自己和城里学生的沟通。”有农村学生表示。


对于大学室友同学间的相处之道,黄洪基表示,学生之间需要多理解、多交流、多宽容,遇到问题时要有勇气面对事实,然后采取合理办法去解决。学校一方,需完善心理辅导机构和机制,共同破解学生心理健康隐忧。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
组织机构  |  联系方式  |  招聘英才
版权所有 © 2011-2025 沃土编辑部 准印证:(2010)L字第035号
晋ICP备2022012077号  晋公网备14100002000412
纠错QQ 845394373  监督电话:010-61057938
邮箱:wotuzz@163.com  技术支持:黑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