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 您现在的位置: 综合信息_综合信息
手机病入侵学生大军
发表于:2013/5/8 [ 阅 543 次 ]
来源:山西新闻网 教育频道
在公交车上随处可见一些中学生拿着手机发信息,浏览网页,看小说,看视频等情况,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中必备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熟不知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引起手机病。中学生患手机的人数不在少数,针对这一情况,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记者注意到在801公交车上,许多穿校服的孩子从上车就开始不停的触动手机屏幕,看视频或电子书,和其中一名学生交谈后了解到,他们平时上车就会玩手机,有事会看看新闻,听听歌,玩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不然会觉得几十分钟的车程时间太久,觉得无聊。当记者问道,是不是不玩手机会觉得不自在,时不时就想拿出来看一看时,他们异口同声表示肯定。其实这就已经是手机过度使用,患上了手机病。记者在网上搜索了解到手机病主要有几种症状,“不管在哪,经常会感觉自己的手机在响,但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短信或来电”“手机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是哪天不小心把手机落在家里,感觉就像少了什么似的一整天都坐立不安”“时不时的必须把手机拿出来看一看,即使什么也不需要做,一会解锁在锁屏把弄一番”。很明显车上的几个学生具有上述情况,他们都分别表示不玩手机就会觉得不自在,时不时就想看看手机有没有信息或消息提示。 记者跟随他们来到他们所在学校太原三十九中,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到班上的孩子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会佩戴手机,经常会拿出手机玩耍影响学习,而对于是否佩戴手机,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有些学生确实离家远有手机也方便沟通,但是在一些课上也不乏有学生不停的玩手机,看手机,老师也很无奈,通常采取没收的政策,之后考试完在归还。但是,老师向记者强调没收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有些孩子现在已经对手机产生依赖,没收之后会拿另一部手机出来玩,或者有些老师由于没收了太多学生的手机根本看管不过来,通常拿上几天后,找个理由也就还给学生了。学生已经习惯了玩手机,光靠老师的没收政策市不够了,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孩子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帮助其戒掉过度依赖手机的毛病,可以在节假日将孩子的手机收回加上上课有老师的监督,这样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自然减低。 这样的情况不仅只存在于中学,在大学校园中更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就业高峰时期,不少应届毕业生也会加入手机“幻听一族”。小赵是太原理工大的一名学生,由于考研失利转向找工作,网上投过简历之后,即使手机没有响动也时常觉得手机在响,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单位的面试通知,时不时就会拿出来手机看看。 之后,记者随即咨询了相关心理专家叶大夫,叶大夫告诉记者手机病也叫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 叶大夫告诉记者青少年正处于思想、行为趋向完善的关键阶段,爱时尚,容易被潮流左右,符合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学习压力又大,加之父母对他们的限制较多,不放心他们太多接触社会,所以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机会相应减少。而他们沟通的愿望又日趋强烈,这种矛盾促成了更多人机界面的交流。但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对他们的人格完善和集中学习注意力有害无益。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带手机到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在尊重和理解学生对手机依赖行为的前提下,教育他们盲目追随潮流只能给学习和人格带来负面影响;学生自身也要学会自我控制,懂得要适时、适度享受高科技给现代学生生活带来的便利,明确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时候不该使用;去学校不带手机、给自己限定每天开机的时间;同学间也应相互鼓励运用健康直接的方式交流思想。(记者:雷超)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