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 您现在的位置: 时政要闻_时政要闻
李克强出访四国先到印度(图)
发表于:2013/5/20 [ 阅 535 次 ]
19日,李克强乘专机抵达新德里帕拉姆空军机场。 新华社发
他表示:中印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 据新华社电 应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瑞士联邦主席于利·毛雷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9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对上述四国进行正式访问。 李克强于当地时间19日下午乘专机抵达新德里帕拉姆空军机场,开始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他说,我很高兴应辛格总理邀请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谨代表中国政府和13亿中国人民,向印度政府和12亿印度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李克强指出,中印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进入新世纪,中印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务实合作持续拓展。今天的中国和印度都在加快发展,都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改善民生,两国利益融合不断加深。中印携手合作是两大文明的交流互鉴,两大市场的对接互补,两大新兴经济体的共同发展,两大邻国的互利共赢。中印和平友好与合作振兴,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亚洲和世界的福音。 李克强表示,中国将印度视为重要伙伴和朋友。我期待同印度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听取印度各界对发展中印关系的看法和建议。相信此访将达到增强互信、深化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巩固双边友好的目的,为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访问期间,李克强将分别与慕克吉总统、辛格总理、安萨里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等印度领导人和地方领导人会见会谈,会见印度友好人士,并向政界、学界和工商界发表演讲。 ■揭秘 新任总理首次访问有讲究 周边国家多为首站 国际上露面有节奏 根据对公开资料收集整理,我国总理就任后的首次出访地多选择为周边国家。朝鲜、泰国、老挝、印度等周边国家成为我国历届总理最常选择的首次访问国家。 早在1950年1月9日深夜即1月10日凌晨,当时还被称为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乘火车离开北京。这是周恩来第一次以新中国总理的身份出访,而选择的地点是前苏联首都莫斯科。到了1978年5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访问朝鲜,这是可查阅到的华国锋第一次出访,此次访问受到了朝鲜的隆重接待。 在历任总理中,1998年3月-2003年3月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把自己的首次国际露面选在了英国与法国。而此次李克强的行程既有近邻又有远邦。 一般就任后半年内出访 新任总理什么时候进行自己的首次访问?记者发现,一般在就任半年内总理会进行首次出访。 1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任总理出访一般不会太快也不会拖太久。这主要是换届之后的新任领导人国内事务很多,有很多内部事情需要解决。不会拖太久,主要是毕竟外交事务是总理需要承担的重要工作。 不过,总理出访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连任或者换届平稳,国内事务处理得顺利,也会加快其在国际舞台露面的节奏。记者梳理发现,总理出访选择时间,最短的只有半个月。比如2008年3月29日,温家宝总理出访老挝,这距离3月16日他连任国务院总理才13天。 同样快的一次还有朱镕基。1998年3月17日就任国务院总理,3月31日上午,朱镕基离开北京赴英国进行正式访问。 外访活动越来越显个性 从我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到此次李克强访问亚欧四国,出访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被外界关注的细节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多地彰显领导人个性特点。 与此前领导人出访的神秘性、严肃性相比,现在活动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除了高层会见,领导人会谈,公开演讲,参观企业,接受媒体采访,甚至走入家庭这些都成为领导人出访过程中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领导人的个人风采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和国家形象,国家意志相联系,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展示。 2003年任总理后的温家宝首次踏出国门,当时非典在中国以及邻近国家持续蔓延,因为隐瞒疫情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充满不信任。在曼谷机场,温家宝在接受香港记者提问时,以略带悲怆的声调表示:“我这一次来,就是敢于面对现实和面对世界,请你相信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 这种用自己语言表达看法,更容易被外界所接受和认可。此刻,外界对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风格给予了很高期望。 多在国际会议上塑形象 记者发现,改革开放以前,无论是周恩来还是华国锋,他们出访目的地单一,确定为一个国家,加强两国的友好合作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后,国务院总理的访问多是参加国际性会议,阐述中国政府的观点,塑造国际形象。可见随着全球化趋势发展,“国际亮相”不仅仅是在某个国家,还包含在国际性大型会议上。 2008年连任总理的温家宝首次访问老挝,并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朱镕基首访行程中出席了第二届亚欧会议。 据《法制晚报》 ■观察 新一届政府开始直面周边关系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告诉记者,中国几十年的外交政策中有连续性,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一向都很关注周边外交。 而周边外交也有阶段性的特点。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好,所以很重视和苏联的关系。后来有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关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出现了一些困难,开始绕着走。 但现在新一届政府正开始直面问题,周边国家关系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正在上升。比如这次将印度排在“全天候伙伴”巴基斯坦前面,显示了中国对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 时殷弘表示,我国总理首次出访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外交关系中最重要的国家。与此同时,不能不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国务院总理的出访只是领导集体出访的一个部分。 上个月,习近平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出访时,首站选择了俄罗斯。李克强此行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的出访相辅相成,这意味着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正在上升。 据《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