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 您现在的位置: 综合信息_综合信息
10:04太空课堂开讲啦!(图)
发表于:2013/6/20 [ 阅 430 次 ]
央视一套、新闻频道全程直播 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授课,将于今天上午10时04分至10时55分开课,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将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青少年授课。届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将对太空授课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央视第一套节目等也将并机播出。为配合太空授课的直播,央视还从全国6所中学征集了几项“太空实验”设计,作为这堂太空科普课程的“地面课堂”。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安排的实验项目,将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为确保太空授课活动顺利实施,航天员们进行了认真备课,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将为太空授课活动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太空授课地面课堂设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具备与神舟十号航天员双向音视频通话互动的能力。届时,教育部将组织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太空授课地面课堂活动。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时,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将同步组织收听收看。 截至18日晚,神舟十号已安全在轨飞行7天。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进展顺利,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 ■看点 1或将演示如何回收漂浮的水 目前,神十太空授课的详细内容仍处于保密状态。有专家认为,水是最能体现失重状态的物质之一,因此王亚平很可能在天宫一号中展示如何回收漂浮的水滴。在失重环境下,无论是喝水,还是做实验,抑或用水在太空洗澡,都难免把水洒出来,那怎么才能把这些漂浮的水收拾干净?答案或将在王亚平的太空课上揭晓。 据了解,地面课堂设在人大附中,王亚平将向学生们展示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2自行车将成为太空第一课教具 据央视报道,刘洋带上天宫一号的自行车,也将成为王亚平太空第一课的教具。相比地面上人们骑的自行车,这辆太空“自行车”小巧得多,而且没有车把手,只能在原地运动。骑车时为防止飘走,航天员还要通过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车座上,骑车时还要用一只手扶墙。 这辆自行车本来是用于帮助航天员锻炼下肢肌肉的,因为在失重环境下长期飞行容易引起肌肉萎缩。“太空自行车”又如何成为教具呢?这个答案也要等到王亚平开课后才能揭晓。 3“卫星的卫星”搭建天地沟通桥梁 “除了对地面学生展示太空物理现象外,这次太空授课还将首次考验我国的中继卫星系统。”航天专家表示,2012年7月25日,我国发射“天链一号03星”后,实现了“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的全球覆盖。“可以说,在神舟系列飞船中,神十是第一个“享受”我国中继卫星全球系统服务的载人飞船,可以和地面24小时随时对话,公众可以看到更稳定、更清晰的实时画面。” 中继卫星又被称为“卫星的卫星”,中国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受带宽限制,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听到声音却无法看到地面高清画面。在中继卫星建立起“空-空-地”的传输通道后,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等天地之间沟通交流更加多样化。 4杨振宁参与“地面课堂”点评 “和美国航天员芭芭拉·摩根进行的太空授课相比,中国航天员的这堂太空授课,不仅单次时间更长,难度也更高。”6月17日下午,一位不愿具名的航天专家告诉记者,摩根在太空中展示的主要是日常的生活,比如喝饮料、锻炼身体等,而王亚平授课的内容还会涉及更多的物理现象和原理的讲解。 此外,在此次太空授课的直播中,还将辅以“地面课堂”,而且“地面课堂”的科学家阵容豪华,包括杨振宁、欧阳自远、孙家栋、栾恩杰等科学大家将进行现场点评。来自全国6所中学的学生代表将共同参与。 ■揭秘 国际空间站上的趣味课程 [物理课] 玩具带上太空现奇特行为 美国宇航局曾多次安排“玩具物理学”实验,让航天员把上发条的“跳鼠”、用弹簧弹出去的“青蛙”、在圆形轨道上跑赛车、溜溜球等玩具带上国际空间站,当他们在太空玩这些玩具时,玩具们出现了与地面完全不同的奇特行为。 [生物课] 观察动植物生长发育变化 在国际空间站实验架的孵卵器中,还有一个专为学生进行生物课学习的小培育室,他们可将小植物和动物放到里面,观察它们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生长和发育。 其中有一项小学生设计的实验,是观察太空失重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们选取一些植物或植物的种子,将它们分成两组,一组在自己学校的教室里生长,另一组放到空间站的小发育箱中。除失重环境不同外,两组植物的光照、水和营养素供应等条件都相同,小学生们可以比较地面和太空植物各自的发芽率,生长的快慢、大小,了解失重的影响。 [地理课] 远程拍摄地球看海洋山脉 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开展了一项名为“中学生地球常识”的教育计划,已有十多个国家千余所中学超过八万名学生参加了这个项目。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学生们不仅是太空实验的设计者和总结者,还是这项实验的真正主人。航天员的任务是帮他们将一台数码相机带到太空,安装在国际空间站舱内的玻璃窗上。 通过网络,学生操纵安装在空间站上的这台特制数码相机,在太空中选取最佳视角拍摄美丽的地球表面,再通过网络传到地面。学生们看到了自己亲手拍的地球的海洋、山脉,兴 奋不已。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新闻晚报》《京华时报》 东方IC供图 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授课内容,将通过天链一号中继卫星这个 “中转站”传送。在中继卫星建立起“空-空-地”的传输通道后,航天员与地面的沟通交流将更加多样化。 责任编辑:
上一篇今年山西省计划招聘特岗教师1953名
|
下一篇新疆昌吉交通事故致15人遇难(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