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时政要闻 本刊特稿 综合信息 舆论监督 舆情转载 旅游文化 文苑漫步 警钟长鸣 企业之窗 读者来信 本网公告
现在时间:
舆情转载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您现在的位置: 舆情转载_舆情转载
山西省“单独二孩”政策还得再等等(图)
发表于:2013/12/6 [ 阅 561 次 ]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制图周云


 

需对现行《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修订后才能执行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宽,让不少想再生个宝宝的人喜上眉梢。山西省到底何时落实“单独二孩”政策?新政策实施之前,“单独”生二孩是否违规?养育两个孩子有哪些酸甜苦辣?到底需要花多少钱?12月4日、5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政策篇】


新政情况 正在按照部署研究制定


山西何时落实“单独二孩”政策?记者走访省市计生部门了解到,这要等省里对现行的《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修订之后才能统一执行。


工作人员介绍,各省从制定具体政策到颁布实施,还需完成一系列程序。就山西而言,要待政策修订后统一执行。一般首先需要省人大常委会对现行的、2009年修订实施的《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关于生育二孩的法规条款进行修订,只有地方条例有了明确规定,单独二孩政策才能依法实施。修订前,计生部门还将针对诸多问题进行摸底测算。目前,我省正在按照部署,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现实中,不少70后对生二孩比较着急,因为想抓紧最佳生育年龄。计生部门提醒,在山西“单独二孩”新政落实前,计生还将按照现行法规执行。所以,符合新政条件、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单独”家庭,最好别冒险赶在新政落地前抢生,否则可能支付高额的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到底有多少?按规定,不符合政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夫妻双方上年总收入的20%,合计征收7年的社会抚养费,其总额不得低于7000元。记者按现行政策算个账,若夫妻俩每月人均收入2000元,一年收入总和为48000元,每年收入的20%为9600元。这样算来,需缴纳67200元社会抚养费。当然,收入越高,需要缴纳的社会抚养费越高。生育第三个子女的,按夫妻双方上年总收入的40%,合计征收14年的社会抚养费,其总额不得低于30000元。同样以夫妻双方每月人均收入2000元为例,生育第三个子女需缴纳26万余元。再多生育子女的,加重征收社会抚养费。


不管是双独,还是其他符合政策范围的,若未经申请并获得审批就生育第二个子女,即使是符合政策,也将被征缴社会抚养费。


现行政策


符合这些情况才可以生“二孩”


目前山西省仍沿用既有《条例》规定的生育政策。那么,根据现有政策,什么情况可生育二孩?这些政策包括,夫妻已有一个子女,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第一个子女经鉴定,患有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或者归国华侨的;患不育(孕)症,依法收养子女后怀孕的,经批准可以生育一个子女。夫妻双方均为农业人口,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只有一个女孩的;在未列入移民规划并由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山区贫困自然村居住7年以上,只有一个子女的;男方到只有女孩的家庭落户并赡养扶助女方父母的;男方的同胞兄弟或者同胞兄弟配偶,年龄超过30周岁,经鉴定没有生育能力,且未收养子女的。再婚夫妻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一方丧偶且生育过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双方再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子女均依法随原配偶生活的;一方丧偶且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但子女依法随原配偶生活的。因计划生育政策试点、科学研究和其他特殊情况的需要,根据夫妻双方意愿,省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批准其再生育一个子女。


【费用篇】


一个家庭养两个孩子,开销到底有多大?


丹丹算了一笔账,双胞胎儿子从出生到现在9个月,买了14桶奶粉,每桶249元;6个月以前,只有晚上用纸尿裤,6个月后,基本全天用,其间换过3个牌子,最便宜的每片1.2元,最贵的每片2元,累计花费1349元。还有湿巾、卫生纸等日常消耗品,大概400元。还有衣服,虽然也有亲戚朋友送的旧衣服,但大多数都是丹丹在网上新买的,不算很贵,累计花费2000多元。孩子出生第一个月,花5800元请了个月嫂,之后雇保姆每月2000元,中间有一个多月的断档期,家政这块共花费17100元。再加上剖腹产花费9500元,9个月下来,丹丹因为两个孩子花出去33835元。


【养育篇】


政策出台了,“生不生”却是个问题。12月5日,在太原某母婴一站式消费中心,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单独”家庭的妈妈,仅有一位将生育二孩纳入计划。在交流中,虽然不少妈妈表示支持“单独二孩”政策,但真正想要两个孩子的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多。12月5日,记者走进两个已有“二孩”的家庭,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也希望他们的真实经历能给更多人一些参考。


双胞胎哥俩 意外收获俩宝贝混乱中感受幸福


家庭组合:双胞胎哥俩,9个月;妈妈29岁,媒体记者;爸爸35岁,国企职员带娃模式:下班后的爸爸妈妈+保姆+姥姥


“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而且双方也没有这方面的基因。”提起双胞胎儿子,丹丹强调:“是个意外。”从打算要孩子开始,小两口就做了准备,包括怎么带、由谁带都规划好了。可没想到,一生就是俩,计划脱离了轨道。


“老公是倒班制,我这儿也不用坐班,时间相对宽裕,娘家父母住一个院,而且说好了帮我们带,想着应该不成问题。”丹丹说。可现实是,家里务必得有3个大人,才不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饮食起居,如果带孩子出门晒太阳,就必须有4个人。综合各方面因素,不得不再雇个保姆。


“本来房子就小,装修时也是按一个孩子考虑的,现在加上老人、保姆,睡觉都成了问题。”丹丹说,孩子刚出生的那一个月,老公不得不在外流浪。提起有了孩子的生活,爸爸一脸无奈,“以前还时不时地和朋友们出去聚聚,现在根本没时间,一下班就往家跑,买菜抱娃喂饭洗衣服。”如今,一家的生活重心全部转向了孩子,日常开销明显增大。“以前两个人,20斤的白面,半年都吃不完,现在一大袋都不够一个月吃,两三天的菜钱就得六七十元,还不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爸爸说,等孩子上学了,各种费用肯定更多,现在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多增加收入。


爸爸考虑多赚钱,妈妈丹丹最期盼的,就是孩子们快快长大,让她睡个囫囵觉。因为两个孩子作息时间不一,前期又是全母乳喂养,这9个月来,丹丹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5小时。“白天往往是一个睡了,一个醒着,晚上也是这边刚吃饱,那边就开始哭。”丹丹说,自从生了宝宝,她对时间就没了概念,反正整天都围着孩子转。


尽管如此,但提起两个小家伙,丹丹还是满脸幸福:“累是累点儿,可还是快乐多一些。清晨看到儿子们睡醒时纯真的笑容,一晚上的辗转、腰酸背痛就都消失了。”


姐妹花找个靠谱的帮手很重要


家庭组合:姐姐6岁、妹妹1岁;妈妈31岁,事业单位;爸爸32岁,私营业主


带娃模式:下班后的妈妈+保姆+姥姥


郭先生与妻子是高中同学,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一切都水到渠成。小两口对“二孩”的态度是,“来了就要,不来不要”,顺其自然。结果,“二孩”很快来了。“小女儿正在学说话,每天爸爸爸爸叫个不停,甜得不行。”说起两个女儿,郭先生一脸甜蜜。大女儿5岁时,妻子发现自己怀孕了。两人商量,要工作、家庭两不误,压力太大,所以打算放弃。可双方老人不乐意了。“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太孤单了,俩孩子还能有个伴。再说,将来一个孩子赡养老人,压力也大,俩孩子还能有商量。”在家人的一致劝说下,郭先生夫妇最终改变了决定。


郭先生是私营业主,工作忙,大女儿断奶后一直在外地老家,直到上幼儿园才回到太原。这段期间,郭先生的妻子每两个星期回老家看看孩子,郭先生则一个多月回一次。由于缺席了女儿的成长,郭先生坦言大女儿与他一直有些隔阂,“她小时候,都不愿意单独和我出去玩。”


小女儿出生后,大女儿已经在太原上了幼儿园。考虑到事业相对稳定,郭先生便分出更多时间陪孩子。现在对他来说,和两个女儿一起玩儿是最幸福的时刻。“虽然我还不是很会照顾她们,但起码她们不像从前那样排斥我了。”郭先生说,小女儿出生后,他才真正有了当爸爸的感觉。


不过说起生老二,郭先生的妻子给出忠告,“如果不是有老妈帮忙带,我是没有勇气生。”小女儿出生时,大女儿已经上了中班。一次,大女儿在幼儿园被传染了感冒,有点咳嗽,家里人都没当回事。结果小女儿也被传染,甚至发展成肺炎住了院。那段时间,全家人忙乱到无法形容。


这不,大女儿上了大班,每天除了去幼儿园,还要上特长班,需要有人负责接送,而小女儿需要有人照顾,家里人的起居也要人照顾。这样一来,如果没老人帮忙,至少需要两个保姆。“没有靠谱的人帮忙,一家子的生活都是一团糟。”郭先生说。


养育孩子的最低费用


孩子0—3岁 3年约3万元


(教育支出另计)


奶粉平均5000元/年;接种疫苗、看病约1000元/年;纸尿裤平均1000元/年;衣服、玩具5000—7000元/年;


孩子3—6岁 3年约5万元


学杂费6000—7000元/年(公立标准);伙食费(在家)约6000元/年;


接种疫苗、看病约1000元/年;


衣服玩具5000-8000元/年;


小学 6年约11万


(校服、文具、娱乐费用另计)


学费免,课本费110元/年;兴趣班6000元/年;


伙食费(在家)约8400元/年;


接种疫苗、看病约1000元/年;


初中 3年约5万元


(医疗、校服、文具、娱乐费用等另计)


学费全免,课本费200-300元/年;英、语、数等课外兴趣班5000-10000/年;


伙食费(在家)约8000元/年;


高中 3年约2.8万元


(医疗、校服、文具等支出另计)


学费(公费)1800-2000元/年


杂费约1000元/年


生活费500元/月;


大学 4年约10万元


(医疗、电脑、往返车票等支出另计)


文科平均学费9000元/年理科平均学费10000元/年;在校生活费800—1000元/月;


本报记者 郭卫艳 薛琳

责任编辑:
组织机构  |  联系方式  |  招聘英才
版权所有 © 2011-2025 沃土编辑部 准印证:(2010)L字第035号
晋ICP备2022012077号  晋公网备14100002000412
纠错QQ 845394373  监督电话:010-61057938
邮箱:wotuzz@163.com  技术支持:黑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