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信息导刊
本刊讯(记者 岳运红 发行员 薛聪敏)12月18日,县举行后稷枣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研讨会。县委书记乔登州,县人大主任郭崇学,县政协主席高吉华,副县长赵高云、薛克学出席会议。稷峰镇、化峪镇及县林业局、枣业局、后稷文化研究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承担设计任务的国家林业局风景园林与建筑规划设计院有关人员详细介绍了后稷枣园景观设计的理念、思路和基本内容,与会人员围绕设计方案进行了讨论。
乔登州指出,要充分认识在全县实施红枣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枣树是稷山人大法定的县树,是稷山人民千年维系的感情树,是稷山在外人员爱乡、思乡的形象树,是实施“733”战略,加快稷山转型发展的致富树,抓住枣业发展不丢,这是一种历史责任,也是一种时代要求,决不能丢掉,丢了就等于丢掉民心、丢掉未来。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努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力争把稷山打造成为拥有20万亩红枣树的生态园林、加工基地和信息发布中心。
乔登州指出,在后稷枣园景观设计上,要坚持顶层设计、坚持高起点、找准切入点,注意整体规划和细节落实的融合。要形成合力,实施项目。要针对稷山板枣树身高大、不利于修剪,尤其是秋雨季节易裂果这一突出瓶颈,在栽植技术上实行颠覆性革命,改大树为小树,把“高效、密植、矮化、优质”作为红枣发展方向。要学习借鉴临猗和山东沾化经验,在稷峰、化峪两个乡镇各建一个200亩的新枣树示范园,带动全县红枣产业转型发展。在景区规划设计上,要结合县情,彰显“千年古塔、千年大佛、千年板枣”这一特色,实现红枣文化、大佛文化及后稷文化共存和融合。要把红枣景区和大佛文化园建设同步进行、一线贯通,把稷峰、化峪这两个乡镇红枣产区连片打通,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品位提升。要借助文化弘扬,使稷山枣业具有丰厚载体,再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