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 您现在的位置: 综合信息_综合信息
节约集约吹新风 又快又好开新局 ——山西省洪洞县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纪实
发表于:2012/2/17 [ 阅 501 次 ]
洪洞是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的一个人口大县,全县74万人口,只有耕地103万亩;另外,洪洞县也是山西省的产煤县之一,80%的县域面积有煤层分布。一直以来,人多地少成为制约洪洞县快速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该县通过内部挖潜及优化配置国土资源,坚定地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实现了华丽转身。 洪洞县成立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领导组,设置办公室,做到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并制定实施方案。该县在全县组织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土资源规划执行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执法效率、矿产资源开发有序度等指标的专题讨论,大大提高了全县上下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认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践行节约集约利用的良好风尚。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使洪洞以煤炭为基础的传统产业经济模式得到了有效转变,同时,为新兴项目在有限的土地上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给洪洞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0年洪洞县生产总值完成1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0亿元,地均GDP增长率5.8%,新增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46.2633亿元/平方公里;通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形成了年产90万吨以上的单产煤矿15座,产能达1466万吨,全县煤炭产业实现了多元化、集约化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是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前提 规划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依据,也是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出发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洪洞县以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充分调研,广泛论证,在控制规模、选择项目及优化布局上做到有前瞻性、科学性。该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已经省政府批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编制完成,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也已正式启动。 洪洞县认真落实各项规划,并保障其在整个国土资源工作中的先行地位和综合地位。无论是土地利用计划的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土地开发整理,还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执法监察等,都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严格依法执行。 内涵挖潜,优化选址,是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关键 近年来,许多民生工程及有实力、有规模的工业项目纷纷落地洪洞县。为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该县努力做到提前谋划,控制用量。随时掌握项目用地需求,提前介入,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总量、布局和时序,有保有压,保障重点,把一些条件不成熟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砍掉,然后根据年度指标,使80%以上的用地指标用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另外,该县优化选址,尽量避开耕地、好地。“华翔美”的项目是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通过引导,该项目选择了一处国有林地作为项目建设用地,既符合项目发展需求,且审批手续相对简化,确保了项目顺利投产。 洪洞还注重对闲置土地进行复垦开发,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该县经过细致摸排,确定了2.4万亩可用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后备资源。2009年以来,洪洞县共整理土地8394.4亩,开发土地1.7万亩,复垦土地1052.7亩,确保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 产业聚集,园区建设,是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平台 洪洞县通过建设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甘亭产业转型示范园、辛村新型建材集聚区、秦壁高新技术工业集聚区等工业园区,提高产业聚集度,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的集约使用、互补互利、资源共享,形成链条经济,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为例,园区规划面积47.3平方公里。2006年经省委批准设立并命名为“山西省示范工业园区”,2010年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以“山焦”、“三维”、“华清”为龙头,形成3个生产板块,焦炭生产能力650万吨,煤化产品生产能力100万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利税15亿元。园区的设立,既实现了集约用地,同时又互补了产业之间的链条利用经济。 山西三维集团属园区企业之一,该企业十分注重土地产出效益。2004年前建成占地800亩的老厂区,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亩均销售收入172.5万元;2007年前建成的占地539亩二期核心区,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亩均销售收入283.85万元;新征地495亩的三期腾飞区,计划新上的几个项目投产达效后,亩均销售收入均在1200万元以上。实践证明,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依法行政,铁腕打非,是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法制保障 众所周知,没有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私挖滥采、乱批乱建现象得不到根除,节约集约利用就无从谈起。 多年来,洪洞县的几任县委书记、县长把打击非法采矿作为自己的主抓工作之一,大会有安排,小会有强调,全县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形成了综合整治的工作格局,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通过实施“铁腕打非”、“风暴行动”、“春雷行动”、“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县矿业秩序实现了根本性好转。 2008年以来,洪洞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对全县594座历史遗留的私开煤矿坑口进行了高标准封闭填埋,彻底消除了私开煤矿死灰复燃的条件。 2009年洪洞县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立案45宗,其中结案23宗,移送法院16宗,上报市国土资源局3宗。拆除违法占地82.9亩,其中复垦面积64.2亩,复绿29.2亩(耕地27.6亩)。 该县建立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制定了公、检、法、纪检等部门参加的打非联席会议制度和日查快报巡查制度,组建了国土公安纠察队、国土资源执法队为主的专业执法队伍,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监控网络,形成了打击国土资源非法行为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了快速反应,露头就打,有效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是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洪洞县2009年前共有41座煤矿,兼并重组后现有煤矿企业15座,解决了“小、散、乱”的问题。该县通过引进人才,实施升级改造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开采回采率。全县煤矿企业生产规模由927万吨/年,增加为1466万吨/年,产能提高了58%。陆合集团基安达煤业由9座小矿及部分夹缝资源整合重组而成,原来各矿产能比较小,多者30万吨/年,少者15万吨/年,采矿方法以炮采为主,采矿回采率达不到50%,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整合重组后,陆合集团基安达煤业产能达到120万吨/年,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采矿回采率达到80%以上,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大幅度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同时,由于技术投入和设备改造,明显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洪洞发展实际,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明确了新时期洪洞发展的基调,也绘制了发展蓝图——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开放和谐的新型工业旅游区;明确了洪洞发展的战略途径——全力搭建承接环渤海、对接综改区、联接汾河带这“三大平台”;明确了洪洞发展的战略重点——坚决打赢大园区、大招商、大农业、大城建、大民生这“五场硬仗”。“一三五”工作总思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全面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增效添力,必将使洪洞转型跨越发展踏上历史的新起点,步入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临汾摘掉污染“黑”帽子 变省级环保模范城
|
下一篇临汾曲沃工商节后培训忙“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