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本网公告
相关文章
|
· 您现在的位置: 本刊特稿_本刊特稿
苏北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论
发表于:2016/8/21 [ 阅 2007 次 ]
关于苏北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新模式的探索 鲍为民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整镇、整县推进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让苏北地区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农田林网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随着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推进,对项目区的大部分农田林网进行了更新,新建林网多为稀疏小乔木林,改变和淡化了农田林网对农业生产的防护作用,高标准农田林网质量建设成为农业生产的隐忧。如何提高高标准农田林网质量,是摆在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关于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 一是借助林网、林带防风固沙,减风减灾,降低风速。当林带疏透度为0.5时,防护距离可达林带高度的20倍,可有效保护农作物生长,减少高粱、玉米、小麦、水稻等高秆粮食作物因风害造成的大面积倒伏。据农保部门统计,苏北平原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害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二是农田林网对于改善田间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和降低干热风、极端严寒对农作物的伤害,改善农业生态生产条件、优化作物生长环境,保障农业丰产、稳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东北林业大学及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多家科研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测定及各种专业资料表明:由于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可使粮食增产平均增幅度达15%—20%左右。 二、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农林争地,造成毁林损树,林带变窄。农田林网主要是利用农田的沟渠路道进行树木栽植,由于林木生长过程中势必存在不同程度的遮荫和树根胁地性,造成与树边农作物争肥、争水、争光,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产量。加之,林权改制后,林木经营权、所有权大部分归承包者个人所有,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靠近农田的一行林木栽植难,管护难,有的甚至放弃栽植,造成林带变窄。 二是树种选择不科学。多年来,杨树为苏北平原地区首选的农田林网主树种,具有苗木繁殖快、成本低、成活率高、林木生长速度快、材积增长快,经济效益好,加之树体高大,枝叶茂盛,生态效益及防护作用非常明显,是理想的农田林网树种。近年来,由于杨树木材价格下降,加之该树种达到生理成熟后杨絮危害严重,部分林农对杨树栽植有所抵触,杨树栽植进入低谷。目前,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原林网更新后,对于新建林网主栽树种的选择没有明确目标,甚至不知所措,水杉生长速度慢,木材用途小,经济效益差;银杏不耐水渍等。不少地方为了追求苗木成活率和林相整齐度,大量选择高杆女贞、红叶石楠等小乔木(成年树3-5m高)作为主栽林网树种,而且主副林带多为1-2行,株行距多为5-6m,林网疏透性太大,几乎达不到防护效果,改善生态环境不明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失去了防护林的作用和意义。 三是栽植时间滞后,影响树种选择和栽植成活率。近年来,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招投标多在年前进行,而工程的实施多在开春后进行,进入春季造林季节时,项目基础工程还没有完成,无法进行林木栽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树种的选择和苗木栽植成活率。 三、对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新模式的有关建议 一是关于林网结构。苏北平原风沙较轻,网格面积控制在200亩-300亩左右;湿热和严寒等主害风基本是南北向,主林带设计林带走向上要与主害风方向垂直(或夹角偏离不大于30°),即一般主林带为东西走向;副林带方向与主林带方向垂直,即为南北走向。主林带间距为树高(成年意杨高度约15-25m)的15-20倍,副林带间距为主林带间距的1.5-2倍,主林带间距为250-350m,副林带间距为400-600m,即主林带长度为400-600m,副林带长度为250-350m。目前,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沟渠路道的设置格局基本就是按照这样的间距设置的。 二是关于林带结构。以通风结构林带为主,带状防护林抚育林分疏透度为0.4-0.5,其防护效果最佳,防护距离最大。 三是关于林带宽度。主林带一般栽植3-5行乔木,宽度为10-16m;副林带栽植2-3行,宽度为7-10m。 四是关于树种选择和配置技术。高标准农田林网造林树种的选择上,应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主栽树种选择落叶或常青高大乔木树种,搭配树种选择小乔木或灌木树种,营造立体林网,部分地段也可营造纯林或混交林,注重乡土树种在林网建设中的应用。建议栽植的高大乔木树种主要有雄性不育杨、麻栎、榉树、乌桕、栾树、重阳木、棠梨、榆树、枫杨、丝棉木、柿树、薄壳山核桃、中山杉、鹅掌楸(马褂木)等;小乔木及灌木树种主要有木槿、女贞、红叶石楠、冬青、小叶女贞、紫惠槐、杞柳等。 在树种配置技术上,坚持以乔木为主,多树种结合,高大乔木树种所占比例不超过60%;林带配置宜采用乔灌搭配、常绿与落叶结合。主林带选择树体高大、较速生、材质好、经济效益高、抗性强的乔木树种为主,如麻栎、榉树、棠梨、枫杨、柿树、栾树、榆树等,栽植3-5行,道路两侧配以1-2行灌木,迎水坡可栽植乌桕、中山杉、柳树等耐水湿树种,坡底和沟边可栽植杞柳、紫惠槐等树种。副林带栽植2-3行乔木或小乔木,如高杆女贞、丝绵木等。行间及沟边也可间作紫穗槐、杞柳等经济灌木树种。鉴于靠近田地的一侧树木和农作物争地矛盾实际,可栽植木槿、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等灌木,这样对光照和争夺水肥的问题可得到解决。 五是关于管护措施的落实。现在把管护措施落实作为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是没有切实有效的管护体制来保证,实施再完美的农田林网也必然将因为管护措施不到位而前功尽弃,造成劳民伤财的严重后果。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林木管护难,农田林网树木的管护更难,必须按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林业机制创新作为农田林网管护的根本措施来抓。要按照“谁栽、谁有、谁管、谁受益”的原则,正确协调和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坚决不栽姓“公”树和“无主”树,并由林业部门颁发林权证,调动其植树护林的积极性,确保林网无缺株、无断档,以便充分发挥农田林网的防护功能。【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农业资源开发局】
责任编辑:
|